这大概是今年唯一一部没有讲丰功伟绩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日影片,不列举盖多少楼、引多少企业、创多少税收。这部片子只说,这座城市之所以好,是因为城始终在那里,容得下人眯一会儿,再出发。
作为一名媒体人,我其实是个很难真正放下的人。记得稍年轻的时候,哪怕春节那几天放肆吃喝玩乐,心里也总绷着一根弦。玩得越欢,越心慌意乱,总担心一旦停下、一旦放松,就会跟不上、被抛弃,再也找不回那个全速前进的自己。可奇怪的是,每一次,真的是每一次——长假结束,回到岗位,我又总能莫名其妙地“满血复活”。
这种循环,一年又一年。我后来才明白,原来我不是天生精力充沛,只是习惯于活在一种轻微的不安里。但我依然在这里,一边焦虑,一边前行;一边害怕,一边相信。
对我来说,这辈子估计再也找不到比深圳更适合我生长的地方了。我真的,太爱这里。我猜,深圳有太多人,和我一样。所以,每逢特区生日,就像某种默契,这里的人,都会不约而同地为城市祝福、为未来祈愿,也为自己许一个更好的明天。那种感觉,有点像候鸟南飞、万物应时,不只是一种仪式,更是一份心安,是一种把自己交付出去的相信。
基于这种情感,三年前,我发了一个愿。我说,从2023年到2053年,每年8月26日,无论我在哪、做什么,都要为深圳拍一部生日影片。不为什么宏大目标,只为我们这样的人,留下一份真实的状态存证。
第一年,《深圳不讲究》清新问世。它温暖、鲜活,“生如寸草,但争春晖”,带着不问结果的冲动,竟真的被大家看到了,转疯了,奖也拿了。
第二年,我们带来了《第四种深圳》。这一次,我们尝试了两种不同的讲述,一个片场版,一个态度版。它们依然走进了很多人的心里,也赢得了很多回响。我渐渐明白,创作不像闪电,不能每次都劈亮同一片天空。它更像呼吸,有深有浅,有收有放,才是自然。而每一次探索,都在积蓄下一程的力量。
今年,第三年。在倦怠感无声蔓延的年月,我们期盼大家都放空一下,所以拍了《深圳今天眯一会儿》,透过孩子的眼睛看深圳,干净地、缓慢地、松弛地看。我知道,总会有人被轻轻击中,因为这里面讲述的,不只是你,也是我,是每一个在这个世界喘一口气、打一个盹、然后重新出发的人。
这些片子,是我的愿,也是我的路。它一年一年地拍,我一寸一寸地活。
谢谢深圳让我们相信:放空不是负担,眯一会儿也不是退场。我们不必总是紧绷地生长,偶尔松弛,也能被这座城市稳稳地接住。
我想,一座城市最大的慈悲,就是让人们知道:醒了,还能再飞。
特别感谢给予我们温暖支撑的伙伴:深圳市前海管理局、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、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,以及深圳市噜咔博士科技有限公司、八合里潮汕鲜牛肉火锅。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,让这些真挚的表达得以被看见、被记住。谢谢你们,陪伴我们一同生长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