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相当港中深,从何说起呢?或许就该从0到1,从无到有说起。

去年,作为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的一名毕业生,我和团队为母校拍摄品牌态度片,过程缓慢如耕。最初我们以《击壤歌》为题,想说的是,一所大学的传奇,必始于一片独特的土壤。港中深就是这样一片土壤——自由、包容、充满实验精神。这所大学的创校精神弘毅深远,叫“一腔热血,百年大学;千载品牌,万世良心”,不仅道出了中外联合办学的初心,更映射出一所大学立于时代、回应未来的宏大格局与深沉担当。

然创作如探险,相当不易,认知越深,路径越明,后来我们果断转向,整部片子以几个“相当”为轴,片名最终也被我改定为《相当港中深》。没料到,这五个字竟如一句咒语,瞬间打开海量传播的闸门。它成为港中深创校以来最具识别度的视频内容之一,不仅在高校圈回荡,更渗入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之中。

一年过去,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,学校希望再拍一部。当我们再次走入这片校园,我清晰地意识到,“相当港中深”不应只是一部片子,它应当成为一个长期IP,一部可以拍十年、二十年的视觉年鉴——记录一所年轻大学的生长与进击。

那么这一次,拍什么?

港中深建校仅十一年,却已灿然卓越,可讲述的角度太多。但说到底,一所大学最动人的作品,从来不是建筑,也不是奖项,而是所培养的人。就像徐扬生校长一直强调的那样,是这所大学将学子推向世界,但也是这些毕业生把这所大学推向了世界。于是我们决定,把镜头对准毕业生,他们是这所大学最直白也最深刻的结果。

在梳理港中深毕业生特质时,我们一次次被触动。他们难以被简单归类,不趋同、不设限,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支流,却在某一刻汇成同一条河。最深的感受是,港中深作为一所相当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,不是在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,而是在陪伴一个个鲜活的人生。这种陪伴,是一种赋能,更是一种进化。

所以,这一部,我们叫做《相当港中深Ⅱ·新物种进化论》。

学校选定八位毕业生出演,包括我在内,还有几位教授参与,他们在镜头前的那种沉稳与智慧,完全是一种本色演出,毫不刻意,却足够惊艳。

起初学校邀我出镜,我非常犹豫。我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(MBM)连续多年被评定为“中外合作商科硕士项目TOP10榜单第一名”,身边尽是顶尖同侪与业界菁英,我自知自己并非典型意义的“优秀毕业生”。我跨的界不少,走过的弯路很多,不完美的痕迹也清晰可见。但后来我想,或许正因如此,才更贴合“进化”的意象。在这里,没有人被固定身份,每个人都在打破边界、重塑自我。

于是我答应了。所以这一次,我把自己完全交给团队,以第三人的视角参与其中。导演说“站这就好”,我就站那;灯光亮起,我就凝视。我不再是创作者,而是一个被叙述的对象。这种抽离,反而让我更清晰地看见:港中深所给予我们的,不是标签,而是勇气。

这部片子,不仅是我们八个人的故事,更是两万七千名学子与校友的缩影,印证着一所大学如何安静而坚定地,为每一个人铺就一条独特的“成为之路”。

这一切,才刚刚开始。“相当港中深”,是一个值得一直讲述下去的伟大故事。而我很庆幸,这一次,我不只在讲述,也在其中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周智琛

周智琛

5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

财新传媒副总裁、财新创意董事长。创意解答时代,允许奇迹发生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5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25年 5篇